中医分几种体质-如何判断肥胖的中医体质分型
作者:访客发布时间:2023-02-25分类:生活知识浏览:161评论:0
中医分几种体质: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中医体质学研究,我们发现肥胖最常见的3种类型分别是痰湿型、气虚型及痰湿夹瘀型。
(1)痰湿型肥胖
以困重、身倦、嗜睡为主要表现,以目胞微浮、喜食肥甘、睡眠打鼾为次要表现。宋・杨仁斋《仁斋直指方・火湿分治论》曰:“肥人气虚生寒,寒生湿,湿生痰……故肥人多寒湿”;元代朱丹溪首次提出“肥白人多痰湿”的观点;陈修园说:“大抵素禀之盛,从无所苦,惟是痰湿颇多”;《张聿青医案》更是明确指出“形体丰者多湿多痰”。我们常看到这种肚子大大的,脸上冒油光,睡觉打呼噜的人就是痰湿型肥胖。现代研究发现痰湿型肥胖是罹患代谢性疾病的土壤,这也是肥胖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。
(2)气虚型肥胖
以乏力气短、懒言、动则汗出为主要表现,以头晕、心悸、容易感冒为次要表现。清代《石室秘录》言“肥人多痰,乃气虚也,虚则气不运行,故痰生之”,强调了肥胖人痰湿的形成与气虚的关系;清代叶天士指出:“夫肌肤柔白属气虚,外似丰溢,里真大怯,盖阳虚之体,惟多痰多湿。”我们前面讲到了肥胖是本虚标实,所以,气虚型的肥胖就是以虚为主要表现,虽然胖,但是肉比较松懈,一副疲劳乏力的样子。
- 痰湿夹瘀型肥胖
以健忘、面色晦黯、口唇颜色偏黯为主要表现,以皮肤粗糙、面部“钞票纹”、身体某处疼痛为次要表现。《黄帝内经•灵枢》曰:“肥人……肉薄厚皮而黑色……其血黑以浊,其气涩以迟。”《景岳全书》曰:“津液者血之余,行乎脉外,流通全身……若血浊气浊,则凝聚而为痰。”肥胖日久,体内废物代谢障碍,聚集起来往往会生痰、生瘀,所以这种胖人肤色偏暗,脸上有血丝或色斑,舌头翘起来能看到瘀紫的静脉。
- 生活知识排行
- 最近发表
- 标签列表
-